
读《中华江山图》
【中华江山图】全长2300多米,高3.6米,实属一幅描写中华之江山的宏篇巨作,名副其实的国画长卷
我们站在《中华江山图》前,首先想到或读到的是这幅长卷是从左向右画的,而不是传统的从右向左。由此我们可以想到作者昆仑山人是站在地球的赤道上向北遥望地球北半球的中华大地,他的视线首先落到无比雄伟的世界屋脊一一青藏高原,然后随着奔腾的黄河、长江水势向东迎着东海升起的旭日而去。由此我们可以读出《中华江山图》气势万丈的图谱音律,是一幅震撼心灵的狂想曲。

第七篇章:丝绸之路
由帕米尔、昆仑、塔克拉玛干沙漠、天山、祁连山、河西走廊、黄土高原、八百里秦川等30个分段总长558米的丝绸之路是《中华江山图》中最长的一段。

丝绸之路景观是西部最干旱区域的特有地貌,这里是穿越中亚,翻过帕米尔高原,抵达西亚的古代中外经济文化交流之路。

我们的视线越过世界屋脊,看到的是波澜壮阔、五彩斑斓、气势磅礴的丝绸之路那震撼人心的景观。我们首先看到的是古丝绸之路上最为艰险和神秘的帕米尔高原,接着是最伟大的山脉昆仑山。古往今来的人们称为“万山之祖”、“中华龙脉”、“万神之乡”的昆仑确实成为“亚洲脊柱”。“赫赫我祖”来自昆仑,中华民族的文化史上昆仑具有显赫地位,正因如此作者用长达四十多米篇幅创作出地动山摇的昆仑山的气势,让我们无法克制从内心发出惊叹!敬畏!

我们从昆仑下来,画面中见到的是苍茫天穹下无边无际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干枯的沙海一浪高过一浪,一直延伸到天际。这里是中华大地上最宝贵的风能和光能的宝库,也是最宝贵的地下能源库和巨大的土地资源储备地,在这里,东西方文化碰撞出耀眼的光芒。

我们的视线从沙海中移出,眼前出现的是腰系白云,一头扎进戈壁荒漠中的天山山脉。铁铸般的天山用自己的乳汁哺育着自己山脚下无数的饥渴的城市乡村子民。

走进画幅中的河西走廊,我们读懂了什么是生命的绿洲。干旱的荒野中翡翠项链一样串起来的绿洲一直到中亚,西亚组成了生态长廊,通过这一生命的链条,古丝绸之路上文化、宗教、物产与技术相互传播,相互促进。


我们顺着丝绸之路走到黄土高原面前,我们看到的是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塬景观,塬的四周是神雕鬼塑的沟壑、梁岇和崾岘,巨大的塬犹如起伏的黄河波涛拱托着。数以千万计的支沟在频繁的洪水冲刷下不断地蚕蚀黄土塬,各沟头像无数魔爪伸向黄土塬。黄土塬却像母亲那样敞开胸怀把自己身上最丰腴的肉一块一块地割下来,顺着洪水流送到中原大地,输送进大海,建造起一片又一片孕育中华文化的沃土,自己则留下了沟壑纵横、千疮百孔的躯体。我们在画前深深感悟到,这,就是母亲的大地胸怀,是万古传唱的中华精神。


丝绸之路最后一段是八百里秦川,秦川的后面是中国地理上最重要的南北分界线秦岭,这座山脉是华夏文明的龙脉,她像无法跨越的屏障一样耸立在八百里秦川南部。山下八百里秦川,地上地下五千年文明史,这里是中华民族人文初期炎帝和黄帝的神化之地,仓颉在这里发明文字到周文王制定礼乐制度,周武王分封天下;从秦始皇统一中国到灿烂辉煌的汉唐盛世;从丝绸之路的起点到打通西域,这里是古中华的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之一。


八百里秦川大地上埋下了无数英烈及数不清的无数文化瑰宝。我们每迈出一步就怕惊扰了古人的千年梦。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资讯头条 » 《中华江山图》第七篇章:丝绸之路

资讯头条
2025年京津冀公民科学素质大赛房山赛区决赛成功举办
全域众链人工智能+实体经济赋能新赛道,推动实体经济业绩新增长
湖南打造科创高地:湘智兴湘大会签约多项成果,驰芯半导体剑指车规芯片
不出甬城,享沪上名医!鼎植口腔VIIV疑难种植专家工作室在宁波成立
中国平安“青少年科技素养提升计划”惠及超 31 万名学生全面升级“科技型企业开放日”活动
特朗普继续对日本施压:日本需要开放市场
清明假期吉林赴日韩马泰市场旅游热度高
进博会|优刻得与世界共享数字新机遇
聚焦妇科微生态,第7届中国微生态医疗创新论坛圆满落幕